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。那么左手足口病会不会好呢?其实只要护理得当、治疗及时,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都能痊愈。手足口病的好转可从日常护理、病情监测、合理治疗等方面来促进。
1. 日常护理:
隔离休息: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,一旦发现患病,需立即隔离,避免交叉感染。让患儿居家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利于身体恢复。休息环境要保持安静、舒适、整洁,温度和湿度适宜,这样能使患儿感觉更舒适,也有助于放松身心,增强身体的抵抗力。
皮肤护理:注意患儿皮肤清洁,尤其是手、足、口等部位的皮疹。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皮肤,保持皮肤干爽。避免患儿搔抓皮疹,防止破损继发感染。如果皮疹瘙痒明显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止痒药物。
口腔护理:由于口腔疱疹或溃疡会给患儿带来疼痛,影响进食和说话。可在饭后让患儿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,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用棉棒蘸取适量淡盐水轻轻擦拭口腔。若口腔疼痛严重,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促进口腔溃疡愈合的药物。
饮食调整:患病期间,患儿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。饮食应选择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营养的食物,如米粥、面条、鸡蛋羹等。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、过烫、过硬的食物,以免加重口腔疼痛。同时,要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,以防脱水。
2. 病情监测:
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,包括体温、精神状态、呼吸、皮疹等情况。如果患儿体温持续超过 38.5℃,且服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;出现精神萎靡、嗜睡、烦躁不安、呕吐、腹泻、呼吸急促等症状,这些可能提示病情加重,需要立即就医治疗。
3. 合理治疗:
一般治疗:对于大多数症状较轻的手足口病患儿,以对症治疗为主。如发热时,体温在 38.5℃以下,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,如用湿毛巾敷额头、颈部、腋窝等部位;体温超过 38.5℃,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退烧药。皮肤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。
抗病毒治疗:对于病情较重或有发展为重症倾向的患儿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抗病毒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,家长不可自行给患儿用药。
手足口病大多预后良好,一般在 1 - 2 周内可自然痊愈。但在患病期间,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,密切观察病情变化。如果患儿病情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异常情况,应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