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服用可从辨证用药、经典方剂选用、中药剂型选择方面着手。
1. 辨证用药:
对于肝肾亏虚型,常见症状为腰部酸痛,腿膝乏力,劳累后加重,休息后缓解,偏阳虚的会有畏寒肢冷、面色晄白等表现,偏阴虚的则有咽干口燥、手足心热等症状。针对偏阳虚的患者,可选用杜仲、续断、桑寄生、淫羊藿等中药,以温补肾阳,强筋健骨;偏阴虚者,常使用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等中药,起到滋补肝肾的作用。
气滞血瘀型患者,腰部疼痛剧烈,痛有定处,活动受限,舌质紫暗或有瘀斑。治疗时多采用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的中药,如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川芎、乳香、没药等,以促进血液循环,消除瘀血阻滞。
寒湿痹阻型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,转侧不利,静卧病痛不减,受寒及阴雨天加重。可选用独活、羌活、防风、细辛、秦艽等中药,以祛风散寒、除湿通络,改善寒湿痹阻的症状。
2. 经典方剂选用:
独活寄生汤,出自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由独活、桑寄生、杜仲、牛膝、细辛、秦艽、茯苓、肉桂心、防风、川芎、人参、甘草、当归、芍药、干地黄组成。具有祛风湿,止痹痛,益肝肾,补气血的功效,适用于肝肾两虚,气血不足之痹证,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属肝肾亏虚、风寒湿痹者有较好疗效。
身痛逐瘀汤,源自《医林改错》,包含秦艽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甘草、没药、羌活、五灵脂、当归、香附、牛膝、地龙。该方有活血行气,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的作用,常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,以缓解疼痛、改善肢体麻木等症状。
3. 中药剂型选择:
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,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后服用。其优点是吸收快,能迅速发挥药效,且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调整药方。但缺点是服用不便,口感可能较差。
丸剂包括蜜丸、水丸等。蜜丸质地柔软,味道较好,易于服用,适合病情较缓、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;水丸则崩解、溶散快,吸收好,同样适合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,而且携带方便。
膏剂是将中药反复煎熬浓缩后加入蜂蜜或冰糖制成。它口感较好,服用方便,有滋润补益的作用,适合体质虚弱、需要长期调理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。
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服用中药时需根据自身症状、体质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中药及剂型。同时,中药治疗通常需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明显效果。如果病情严重或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治疗效果不佳,应及时就医,结合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,避免延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