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不调的检查可从妇科检查、内分泌检查、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着手。
1. 妇科检查:
进行妇科常规检查,包括妇科查体,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外阴、阴道、宫颈的情况,查看是否有畸形、炎症、肿物等异常。同时进行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,了解子宫和附件的大小、形态、位置、有无压痛等,初步判断盆腔内的情况,排查是否存在子宫肌瘤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导致月经不调。
2. 内分泌检查:
性激素六项检查:通过抽取静脉血,检测促卵泡生成素(FSH)、促黄体生成素(LH)、雌二醇(E2)、孕酮(P)、睾酮(T)、泌乳素(PRL)这六项激素水平。该检查有助于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,判断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月经不调,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、高泌乳素血症等。一般建议在月经来潮的第2 - 4天进行检查,能更准确反映基础内分泌状态。
甲状腺功能检查: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影响月经周期,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,如甲状腺素(T4)、三碘甲状腺原氨酸(T3)、促甲状腺激素(TSH)等指标,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疾病对月经的影响。
3. 影像学检查:
B超检查:这是常用的检查方法,通过B超可以清晰看到子宫和附件的形态、大小、结构,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回声情况,判断是否有子宫器质性病变,如子宫内膜息肉、子宫腺肌病等,以及卵巢是否存在囊肿、多囊样改变等异常,对于诊断月经不调的病因有重要意义。经腹部B超检查前需适量憋尿,使膀胱适度充盈;经阴道B超检查则无需憋尿,但不适用于未婚女性。
磁共振成像(MRI)或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: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,如怀疑有盆腔肿物、垂体病变等,MRI或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,帮助明确病变的位置、大小、性质等,进一步辅助诊断月经不调的病因。
月经不调的检查是一个综合过程,多种检查相互配合才能更准确地找到病因。出现月经不调症状后,建议及时就医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,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