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椎间盘问题的应对可从生活习惯调整、康复锻炼、辅助用品使用和必要的医疗手段来着手。
1. 生活习惯调整:
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,坐下时尽量将臀部坐满整个椅面,腰部挺直,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线;站立时抬头挺胸,收腹提臀,避免弯腰驼背或久站久坐。睡觉时选择合适的床垫,应以能保持脊柱正常生理曲线为宜,可选择偏硬一些的床垫,同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,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。避免腰部过度负重,尽量不搬抬过重的物品,如需搬重物,应先蹲下,将物体靠近身体,利用腿部力量慢慢起身。
2. 康复锻炼:
进行适量的腰部肌肉锻炼,如小飞燕动作,趴在床上,双臂放于身体两侧,双腿伸直,然后将头、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,离开床面,形似飞燕,每次保持3 - 5秒,重复10 - 15次为一组,每天进行3 - 4组。还有五点支撑法,仰卧位双膝屈曲,以足掌、双肘、肩部当支点,抬起骨盆,到肩部、腹部、膝关节一条直线,然后缓慢放下,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,连续20 - 30个为一组,一天可做2 - 3组。这些锻炼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,更好地支撑腰椎,减轻椎间盘压力。运动要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导致腰部损伤加重。
3. 辅助用品使用:
在工作或长时间坐着时,可使用腰部支撑垫,放在座椅上,为腰部提供支撑,减轻腰部压力。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群,选择有良好足弓支撑和减震功能的鞋子,能减轻身体对腰椎的冲击力。必要时,可佩戴腰围,腰围能起到制动和保护腰部的作用,但不宜长时间佩戴,以免腰部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,一般连续佩戴不超过2 - 3周。
4. 医疗手段:
定期进行腰部检查,如通过腰椎X光、CT或磁共振成像(MRI)等检查,了解腰椎间盘的情况。如果腰椎间盘问题较为严重,应按医嘱进行治疗,可能包括药物治疗,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、肌肉松弛剂放松紧张的肌肉等;物理治疗,如热敷、按摩、牵引等。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,必要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。同时,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,若出现下肢麻木、无力加重,大小便失禁等情况,应及时就医。
腰椎间盘问题的应对需要综合生活习惯调整、康复锻炼、辅助用品使用及必要的医疗手段等多方面干预。若症状突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,应及时就医,不可自行尝试不正规的治疗方法,以免延误病情。